七.邻居阿新
阿新是我们知青屋西隔壁的邻居,大名叫黄志新。微胖的身材,圆圆的脸,白净的皮肤,经常笑呵呵的,像个“城里人”。也曾读书到初中,因为是上中农,属于“成分不好”的人,没读高中就“回乡务农”的。跟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语言,经常要为我们抱不平:老毛真是作孽,好好的城市青年不安排工作,非要把他们赶到乡下来吃苦头!我们倒也释然:大家都吃苦,就等于我们没有吃苦;大家都吃甜,我们才算吃苦。然后哈哈一笑: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,反对毛主席是要“吃官司”的哦!阿新很乐意帮助我们:生活中缺点什么他总愿意借给我们,干活时遇到什么难题他也总帮我们解决,家里烧了什么好吃的,也不忘记让他爱人(我们称呼为阿新嫂嫂的)给我们端点过来。有一次队里派我到公社去买100斤盐回来腌咸菜,我就很自然地问阿新借了他的自行车去。结果没有象农民那样把两大包食盐挂在书包架的两边,而是自作聪明地都绑在了书包架上边,在村边的小石桥上失去重心,连人带车摔进河里。当我好不容易将自行车和残破的盐包捞上岸,浑身水淋淋地回到队里,阿新迎面就问“啊呀,有没有把我的车摔坏啊?”人是否受伤你不管,只关心你的臭车!我气得差一点晕过去。
八.惜珍姐姐:
她是我们队政治队长的老婆(那时候真有趣,一个小小生产队,有生产队长,有政治队长,还有一个治保主任呢),三十不到的年纪,长得满漂亮:高挑的个子,丰满的身材,鹅蛋脸,大眼睛,一笑两酒窝。叽里呱啦的能说会道,坚决不许我们叫她“队长嫂嫂”,硬要我们称呼她为“惜珍姐姐”。可惜她的老公参军时训练受过伤,据说是“在床上不能干活的”。所以结婚多年了还没有孩子,在农村是属于极少见的。政治队长经常要去公社开会,她在晚饭后就会带着一双正在纳的鞋底到我们知青屋来,有一搭没一搭的与我们拉家常,水汪汪的眼睛不时地东瞄瞄西瞄瞄,还露骨地叹苦经说:“嫁给这种男人真是前世里作孽。”我们三个也真有点像“鲁男子柳下惠”,不是“坐怀不乱”,根本就是不解风情。这也算是我们正确地面对了一次“性诱惑”吧。过一年大队里成立宣传队,要排练样板戏,她又争着要演阿庆嫂,并且动员了老公向大队书记施加压力。可惜大家都认为她年纪太大,实在不适宜出演阿庆嫂,让大队书记的一个亲戚阿秋(18岁的高中生)演,她才无话可说,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宣传队。08年回乡见到她,已经是一个满脸麂皮的老太婆了,只有眉梢眼角,还依稀看见一丁点当年的美貌与风骚。
评论